找到相关内容120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四法印即佛法四维

    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三法印来作为了义佛教的判准。换言之,即使是佛陀亲说的教法如果与此三法印相违背,那么也不是了义法。反之,如果与三法印相契合的教诲虽然不是佛陀...

    吕凯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347501.html
  • 禅门不可欺 (1)

    威风凛凛的“独夫孤子”吧!  即使不查原文,拿五祖的话来贬毁禅宗,也是十分荒唐的。五祖不像是老糊涂了,怎会没来由地菲薄自宗,说禅宗是(低于唯识的)识不了本心的不了义法呢?退一万步说,假如五祖真老糊涂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751366.html
  • 《华严五教章》介绍

    :前九门中已明一乘与三乘等教之差别,是故此门中阐述此一乘缘起无碍法门义。此中分从四门阐明华严别教一乘圆融无尽的义理。即:1、三性同异义;2、缘起因门六义法;3、十玄缘起无碍法;4、六相圆融义。   ...

    觉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43258795.html
  • 佛教礼仪基本特征概观

    名对不了义法深信不疑的人退席了,于是非曲直佛陀开始为留下来的那些无畏者讲解至高无上的了义佛法……。关于自己这个世界的真实身份,释迦牟尼郑重宣布,自己不是在菩提伽耶成佛的,而是在千百万年以前。至于这个...

    觉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80461346.html
  • 中国佛教思想的特质与未来发展

    无碍论)、缘起因门六义法、无尽缘起的十种理由等等,都是由无自性的中观思想再发展出来的“现象绝对论”。这是中国宗派佛教思想的独创和第二个特质。 、  再由唯识思想来看,慈恩大师的“五种六门唯识说”或...

    悟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3565224.html
  • 皈依法简介

    她才能够加持你、度化你。不要皈依世间空行母,因为她不但度化不了你,反而增加烦恼。在密宗里上师代表佛,本尊代表妙法,空行母代表僧。上师如医生,本尊如妙药,空行母为修伴,所以如护士。《了义法》云:“内部上...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595781.html
  • 因明四种相违略私下

    诸论故。具如中卷。)  次文云。时彼仙人既悟所证六句义法。谓证菩提便欣入灭。但嗟所悟未有传人。乃至徐说先悟六句义法(云云)此明胜论及五顶之本缘也。向文易知之。  次文云。说实德业彼皆信之。至大有句...

    真兴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4438135.html
  • 因明七论入门除意暗论

    义法,为性相之性相。   谓不具三义法,为非性相之性相。   谓具三名言法,为所表之性相。   谓不具三名言法,为非所表之性相。   复次,可谓具三种实有法或谓具三种能安立法,为性相之性相。可谓具三...

    杨化群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2838403.html
  • 因明论疏四相违略注释卷中

    止观记第十云。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时彼仙人。既悟所证六句义法。谓证菩提(略纂三云。遂获五通。悟六句义。谓证菩提。)便欣入灭。但嗟所悟未有传人。传者必须具七德故。一生中国。二上种性。三有寂灭因。四身相...徐说先悟六句义法。说实德业。彼皆信之。至大有句。彼便生惑。仙言。有者。能有实等。离实德业三。外别有。体常是一。弟子不从云。实德业性不无即是能有。岂离三外别有能有。仙人便说。同异句义。能同异。彼实德业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75438487.html
  • 因明论疏明灯抄卷五(本)

    之色义如前说。因犯两俱不成等者。此即一分两俱不成也。所作性因。立敌共许。依声有法。不许依无常故。又无常无等者。所作性因。是有义法。无常是无义法。所依既无。故犯所依不成。  文。设有难言至至下当知者。...也。六性行柔和者。心行柔和也。若心粗旷。瞋恚增长。损坏善苗。岂有弘法救生之德。七具大悲心者。有慈悲心也。与乐名慈。拔苦名悲。一切圣人。慈悲为身。无慈悲德。不堪法器。虽为说法岂有领纳。六句义法。玄妙难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83338533.html